close

日前,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提及台灣存在著「終身不就業式的學習」弊病,頗讓人共鳴,值得深思以對。

所謂「終身不就業式的學習」,源於文憑愈來愈高,累積的知識技能看似愈來愈多,卻與實用價值脫離愈來愈遠。其結果是,因為就業前景不如預期,只好繼續遁入學院「深造」,形成一方面終身學習,另一方面卻淪為終身不就業的脫鉤現象。

和最近的男藝人為了工作、躲避兵役而不得不念書相比,現在社會上更常見的是愈來愈多年輕人為了躲避不理想的工作而念書,甚至是一念再念、一延再延。宣明智不諱言,即使是高科技產業,只要「高中數學就夠用」,而如果只要在社會混飯吃,「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能力就夠了」。

可想而知,一般年輕人聽到宣明智的說法後,挫折有多大。畢竟,多念點書才有競爭力難道不是社會共識?同時,所有的求職經驗不都告訴我們,學歷往往是篩選應徵者的第一道門檻?

答案其實是隱藏在背後的一個難堪事實。台灣的一般人力需求老早就已經去技術化、「麥當勞化」了。不只是高科技業如此,台灣產業骨幹的服務業更是如此。當然,這裡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對求職者而言,倘若絕大多數的工作機會是低技術性,甚至非技術性,則想要獲得合理的報酬幾乎是難上加難。

進一步地,這種只需加減乘除數學能力的「麥當勞化」人力需求,更意味了升遷機會的侷限。由於替代性高,因此所謂的職業流動也只存在於同業種的水平流動,難有傳統的垂直升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幾次工作,發現大同小異後,便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原因。理由是,低技術性的工作再怎麼累積經驗與資歷,都不會增值。

很多人會說,為了改善失業問題,教育體系應盡量配合產業的人力需求。問題是,如果宣明智的說法為真,則台灣的教育只需辦到高中即可,但這可能嗎?符合教育理念嗎?

也有人另提解方,呼籲重振技職教育。但這種說法的盲點也很大,因為麥當勞化的工作成為主流後,並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能,其結果將是把當前文憑過剩的現象一路惡化到證照過剩的窘境。

除了傳統的失業警訊外,未來更大的困境則是「大材小用」的低度就業問題。後者並無官方統計可以顯示,自然也無從應對,但可以預見,它將是下一世代的憤怒震央。






熱門關鍵字: 自拍 情色自拍 偷拍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 gucci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sedapo 的頭像
    isedapo

    isedapo的部落格

    iseda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