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醒報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為配合教育部12年國教政策,各校紛紛決定增加甄選入學名額,但由各系審查委員主觀判定的入學制度真的公平嗎?交大招生組組長張漢卿表示,會要求與學生有親屬關係的教授迴避;清大招生組組長王盛麒也說,挑選學生時會共同討論,而非援用單一意見;台大則在面試時,由不同教授評不同項目,以維持甄選入學的公正性。

大學甄選入學分「個人申請」及「繁星推薦」兩種,前者由各系所從書面資料、口試、筆試中選擇評分項目,也讓外界質疑其客觀性,認為審核委員可能因書面資料製作精美、與申請學生有交情或個人主觀喜好等因素,影響申請學生的錄取與否。

交通大學招生組張漢卿組長受訪時表示,若審核委員與申請學生為三等親內,會要求迴避;清華大學招生組組長王盛麒也說:「大部分老師不會因學生書面資料製作精美而影響錄取結果,主要是看學生的潛力與資質。」他指出,比起指考一翻兩瞪眼,甄選入學較有彈性,可降低入學門檻,學生也是經由老師們共同討論才挑選出來,「我們不會砸自己的招牌。」

個人申請多為2階段審查,分別為筆試和口試,台灣大學口試時為避免審核委員太主觀,影響分數,要求口試的評分項目如學生潛能、興趣、校系認同等,各由不同審核委員專職評分,台大註冊組主任兼大學招生聯合會秘書洪泰雄表示,有明確的評分方向,就不會憑整體印象打分數。

擔任甄選入學訪視委員的清大教授周懷樸表示,許多系所為避免主觀意識,會將審核委員與學生打散,並多次開會討論。如清大材料系會先開會討論錄取原則,接著讓審核委員分組面試,評分後各組審核委員再交換意見,最後才交至系務會議;電機系則是將審核委員與學生分組配對,讓組與組間的差異性減少,避免主觀判斷影響評分。他也說:「教育部每年會訪視並給予建議,希望甄選入學越做越好。」

教育部訪視委員考察發現,美國大學不僅採全面申請入學,史丹佛大學甚至有15%學生來自社會底層。周懷樸表示,這種情形在美國是常態,而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聚在一起,可以激盪更多出不同觀點,「家境差的學生也有很優秀的,個人申請能讓他們有更多機會。」

個人申請除考量學測成績跟高中學業表現,系所也會依學生家庭狀況、居住地區來衡量,如交大、清大部分系所優先錄取低收入戶,也會以區域平衡概念錄取離島、東半部地區學生。周懷樸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強個人申請,藉由教育部的訪視讓制度更完善,「希望多元的學生背景能營造出更好的學習環境。」

圖:校園一角






熱門關鍵字: 免費A片 線上A片 自拍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 gucci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sedapo 的頭像
    isedapo

    isedapo的部落格

    iseda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